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那么你知道血液透析的原理是什么吗?
什么是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是指将血液引流出体外,经带有透析器的体外循环装置,血液与透析液借半透膜(透析膜)进行水和溶质的交换,血液中水和尿毒症毒素包括肌酐、尿素、钾等进入透析液而被清除。
而透析液中的碱基和钙等则进入血液,从而达到清除水和尿毒素,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目的。具体方式是通过一根塑料管子将人体内的血液引流到透析器里接受净化,净化后的血液再通过另一条塑料管子回流到身体里。
血液透析常需要每周进行2~3次,每次大约3~5小时。由于一般的静脉不够粗,管壁不够厚,不能满足血透治疗对血流量的要求,所以进行永久性血液透析前必须手术建立一条永久的血管通路,最常见的是做前臂的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的原理是什么?
血液透析是一种成熟的人工肾脏支持系统。其治疗的原理主要就是根据膜平衡原理,即当半透膜两侧的溶液离子浓度和(或)压力存在差异时,可发生离子和水分通过半透膜的交换。
在血液透析时,半透膜的一侧是血液、另一侧是透析液,由于血液中存在较多尿毒症毒素,而透析液中没有毒素,因此毒素就从血液一侧渗透到透析液一侧,从而清除毒素,同时通过增加透析液的渗透压或采用一个负压,则可以使水分从血液中流动到透析液中而被清除。
在血液透析时使用的透析器就是由具有半透膜功能的中空纤维膜制成的。中空纤维中流动的就是血液,纤维外流动的就是透析液。根据溶质和水分通过半透膜的方式可分为弥散、渗透、对流和超滤。
具体如:根据膜平衡原理,半透膜两侧液体各自所含溶质浓度的梯度差及其所形成的不同渗透浓度,可使溶质如钠、钾离子从浓度高的一侧通过平衡膜向浓度低的一侧移动(弥散作用)。而水分则从渗透浓度低的一侧移向渗透浓度高的一侧(渗透作用),直至达到动态平衡。
因此,当血液进入透析器时其中的代谢产物如尿素、肌酐和过多的电解质如钾等便可通过透析膜弥散到透析液中,而透析液中的物质如碳酸氢根或醋酸盐等也可弥散到血液中,以达到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和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治疗目的。
此外,在透析器内流动的液体具有一定的压力,其血流压力较透析液侧的压力高,血液内能通过透析膜的溶质与水分向透析液侧作单向性渗透(对流作用)。但上述对流作用相对缓慢,若在透析液一侧增加负压,扩大跨膜的压力差则可显著增加体内水分的排出(超滤作用)。
在透析过程中通过弥散、渗透、对流和超滤等作用,使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溶质排出体外,从而维持水平衡和内环境的稳定,达到治疗的目的。
友情提示:为了方便患者及有需要的人更好的了解相关信息,京东誉美肾病医院的肾病专家特别开设专家免费<<在线咨询>>服务,权威肾病专家在线为您解答肾病相关疾病问题,根据病情提供最专业治疗方案,并为您的隐私保密。祝您早日康复!